更高法:“盗链”属于信息 *** 传播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在一起侵犯著作权案中,更高法明确了“盗链”行为属于信息 *** 传播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4月24日,更高人民法院、更高人民检察院共同发布《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及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显示,2017年底至2023年1月间,被告人张某、孙某等以营利为目的,开发运营多款影视作品聚合APP。张某、孙某等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下载热门视听作品视频文件后上传至租用的云存储服务器,并购买他人的技术解析服务,通过其运营的多款APP向公众提供视听作品的播放和下载服务。
通过技术解析服务,公众无需跳转至相关著作权人的 *** 平台,即可从上述涉案多款APP上获得该视听作品。张某、孙某等通过在涉案多款APP内以发布收费广告、收取广告推广费的方式营利。其中,张某、孙某等通过“盗链”方式传播视听作品7.2万余部。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张某、孙某犯侵犯著作权罪,向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孙某通过“盗链”的方式客观上使相关视听作品直接呈现在涉案多款APP上,属于作品“提供”行为,公众能够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从涉案多款APP获得上述视听作品并直接进行播放和下载,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信息 *** 传播权,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通过信息 *** 向公众传播”行为。张某、孙某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 *** 向公众传播视听作品,均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并被判处刑罚。
澎湃新闻注意到,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确规定“通过信息 *** 向公众传播”为实行行为,与“复制发行”并列区分。更高法在阐述案例典型意义时指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 *** 向公众传播”侵害的是著作权人的信息 *** 传播权。《更高人民法院、更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据此规定,行为人未经许可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使公众可以在其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录音录像制品、表演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通过信息 *** 向公众传播”。
更高法表示,随着信息传播领域的新型技术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类似“盗链”的技术可以避开作品上传环节,使用户获得相应作品,社会危害性大。本案基于“盗链”行为的具体方式及其社会危害性,认定属于信息 *** 传播行为,侵害了著作权人的信息 *** 传播权,有利于准确界定“盗链”等深度链接行为的性质。